分类:影视/ /868 阅读
我正好在10年前的电影院看过它. 本片是澳洲影史最高票房的记录保持者,澳州人民对它的热衷正好说明了:越是没有历史的国度,人民越渴望认同感,这种认同感正是消弭“我们哪里来?我们是谁?我们要到哪里去”的追问所带来的虚无感的良药. 一个国家不能建立在历史的虚无之中,所以我们需要《路易斯·韦恩的激情人生》,他们需要《路易斯·韦恩的激情人生》. 这其中的区别是,我们有历史,但在那些真正意义上的磅礴史诗面前,我们被某只手蒙住了双眼,这只手继而抠下那块历史的玻璃残片,并放置在天鹅绒盒中告诉我们那是钻石;他们没有历史,但他们如夕阳下的拾穗者般仔细收集每一块历史碎片,再以现代工艺将之熔铸成一块切工尚可的人造水晶,算不上价值连城,但也真心可鉴. 本片跟《路易斯·韦恩的激情人生》很像. 不过《路易斯·韦恩的激情人生》有斯嘉丽,《路易斯·韦恩的激情人生》只有澳洲河山. 事实证明比风景更能打动人的总是人本身. 虽然改编自莫言的作品,可霍建起打造出的风格依然更像是沈从文的美学风格. 村娃子对城市的向往,直到失落,把一个现实悲剧进行浪漫忧伤的美学化,这都是沈从文笔下的人物特征. 霍建起对电影感的打造能力是挺强的,可以说他的文艺片都相当具有商业价值,广袤而湿润的内陆古村落,徽派建筑如水墨色块般的写意质感,都能很和东亚观众的传统审美胃口,也因此从视角而言依然是城市人的,让最终男主角的怀乡情绪觉有点空洞到虚伪,更像是一种城市人对农村人他者的有距离的空作怜悯的态度. 以莫言的意蕴,秋千的隐喻再明白不过,意味着贫苦劳碌的农村人唯一能够惬意的放松活动,甚至是快感来源,即性爱的需求、行为和感受,而影片则将此淡化成了一个唯美的纯情符号. 香川照之这个角色从剧本来说是一个很常见的卡西莫多式人物,但他对表演的敬业与用心还是很敬佩这部人物传记片塑造了1837年至1901年间的维利多亚时代的一位著名画家——路易斯.维恩的形象. 他担任插画师时能力绰绰有余,却还要另外花费大量精力去研究如何将电力为人类所用. 他兴趣广泛,懂得钻研、肯下功夫,但他的母亲和五个妹妹却时时将他拉回现实,他总是为了生活和全家的债务不得已奔波忙碌. 后来他与妹妹的家庭教师艾米丽相爱并结婚,因为二者地位不同受到妹妹们和社会的反对. 不久之后艾米丽因病去世,他们二人收养的流浪猫彼得成了主人公路易斯.维恩的情感寄托和灵感源泉. 后来他画的猫风行全国,天才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大洋对岸,但不擅理财的他到了晚年时期只能住在病房中,而让他认识到世界如此美好的艾米丽也成为了他最后的精神归宿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