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影视/ /802 阅读
北京的确很幸运,身为建国后的文化中心和电影中心保留了足够多的本土京味儿喜剧,而拍摄其他城市的电影却寥寥,更别提使用本地方言了,那些当时的城市风貌也就没能被影像记录留存. 但北京话实在太油腔滑调了,腻歪得很. 对于女性和小孩子的塑造劣于男性,英子的部分台词以及小女孩的表演都有着浓浓的时代造作气息,“表演感”极重,远不如男性形象真实、生动、可信. 八十年代的时候真是非常流行男士小热裤啊…片中男子人人都穿,自信露大腿,可惜在这一圈颜值水平不佳的演员中也没啥好看的…反倒是年轻时的刘佩琦在众男角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好看(?)…鼻梁直挺、嘴唇微翘,结实精干的身材和利落的短发让整个人看着特精神,笑起来牙齿洁白齐整微微有些憨厚腼腆,很像长辈会喜欢的那种小伙子,这和我记忆中要么乡土要么憋屈要么阴损的刘佩琦形象不符啊!?中间精彩两头烂,片名起的莫名其妙,几乎全靠刘佩琦撑起了这部电影,以上就是这部电影留给我的总体感觉,是我喜欢的题材却不是我喜欢的电影. 说实话,镇南关大捷的历史意义并不逊色于甲午海战多少,但一直以来除了历史教科书上总结性的概括外,很少被人提及,影视化几乎没有. 在满清抵御外敌的斗争中,这样的胜利真的太少太少,所以我是怀着填补知识空白的希望点开的视频. 但开头一场戏就处理的不好,特效渣且不合情理,之后影片的节奏偏快,除了主角冯子材外,其它角色的引入和展开非常仓促,加之曹云金那一张口就惹人笑的念白,一场中法大战却拍按照个人传记的路数拍,即便主角演的非常好,但总体效果一般,好不容易撑到高潮却突兀的来了一场天降火龙的戏,同样的渣特效伴随着致命的逻辑硬伤,大大拉低了整个电影的档次,最后只得匆匆结尾,着实可惜!豆包县令(潘长江饰)不顾性命安危救了一名老者,没想到老者却一口咬定自己是豆包的亲爹,但明明豆包爹早已过世,戏剧化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.